当前位置: 主页 > 百科 > 字词历史 >
-10 Comments

中国禅宗的创始人慧能简介

发布于:2016-07-04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慧能(638-713),中国禅宗的创始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英国曾把孔子、老子和慧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欧洲则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列,他们的塑像被陈列于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广场,供世人瞻仰。慧能为禅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后来各派禅师建立门庭,影响极大。像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像云门宗、临济宗远播于欧美。


  六祖慧能完成佛教的中国化、世俗化、平民化,使禅宗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了唐宋以来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慧能的禅宗思想核心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d.jpg


  新兴县是六祖的故乡。据《新兴县志》记载,慧能(638—713年),俗姓卢,唐代新州(今新兴县)夏卢村人。祖籍河北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其父行瑫于唐武德三年(620年)被贬官流放至新州为民,寓于新州南14公里夏卢村,后与朗村女子李氏结婚。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初八惠能诞生,开元元年(713年)阴历八月初三日,圆寂于新兴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 


  先悟佛道,后入佛门 

  六祖慧能三岁丧父,家境贫困,迁居龙山山麓结舍打柴,靠卖柴养母,有一天,他负薪至筠城金台寺前,闻有人诵经,便问此是何经?从何而来?诵经者告知慧能,此是《金刚经》,是从黄梅五祖弘忍大师处传来。慧能闻经开悟,感悟佛法,从此对经便结下深深佛缘。二十四岁那年,他决定离开故乡赴黄梅礼见五祖弘忍,入门求佛,以求从五祖弘忍处参学《金刚经》。 


  慧能把母亲安顿好后,几经艰辛跋涉于龙朔元年(661年)到达湖北黄梅东山东禅寺,拜五祖弘忍和尚为师。弘忍见他,即问:“居士从何处来,欲求何物?” 慧能说:“我是岭南人,唯求作佛。”弘忍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如何堪作佛?” 慧能说:“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我只来求佛,不求余物” 慧能出语惊人,弘忍知来者不凡,根基深厚,智能过人,遂命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因身材瘦小,腰系一块60多斤重的石块增加体重,一脚一脚地踏碓舂米,在艰辛的劳动中“渐悟”佛性。慧能出家求佛,不同于其他出家人,因某种原因而入空门,然后在师父的传教后才明佛法。慧能是先悟佛道,后入佛门。 


  先成佛祖,后削发为僧 

  慧能在碓房踏碓八个月。有一天,弘忍为了考验东禅寺七百人禅解的浅深,准备传以衣钵,命各人作偈呈验。当时,神秀上座为教授师,即作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也作一偈,请人写在壁上,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人见此偈,甚是惊异。弘忍觉得这示法之人,已经见性,不但道出了禅的本意,而且比神秀理解得更深更透,更“空”,更“无”,更加唯心,认为他是接法的理想人选。恐人损害慧能,亲自至碓房暗示慧能晚上三更到方丈堂。是晚三更,弘忍向慧能宣讲《金刚经》,至“应无所往,而生其心”,慧能大悟。弘忍便传顿教及衣钵,并对慧能说:“你为禅宗第六代祖,善自护持,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即送他离寺往九江渡口,临别又叮嘱他南去暂作隐晦,待时行化。慧能遵照弘忍“逢怀则止,遇会则藏”之机语,日夜兼程南返广东,隐遁于四会、怀集的大山之中,与猎人和当地村民一起生活劳作,历尽磨难,栖身苦心修炼十五年之久。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居士修持中,他身承六代祖师之位,韬光养晦,严谨修行,勤练禅法,脱离浮躁,“顿悟”佛性,等待禅机。 


  仪凤元年(676年)正月八日,大唐盛世,时逢大运,教派争端平息,出山弘法机缘俱足,四十岁的慧能即至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值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因有二僧辩论风吹幡动,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争论不已。慧能便插口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大家听了为之惊诧。印宗法师契悟询知是禅宗法嗣,即拜为师。集众在法性寺内菩提树下为慧能剃发,请名德智光禅师等为他授具足戒。自此开辟佛教南宗,称“禅宗六祖”。


  六祖慧能目不识丁,但下下人有上上智,为后人留下惊世之作《六祖法宝坛经》。这是慧能去世后,其弟子将其法语言行整理成册,编写而成的,是中国唯一的佛教经书,也是佛教发源地印度以外唯一的佛教经书。成为研究中国和世界佛教史、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的历史典籍。从唐朝至今,不少名人、文豪、学者毕生研究不绝。唐代的王维、柳宗元、刘禹锡,分别为六祖写碑赞;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先生也认为,六祖以一介樵夫而悟道,实乃“下下人有上上智”;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的创始人,亦是中国佛教的始祖。


  佛教源于古印度,然后由海路和陆路分别传入中国,成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支,在中国生息发展,经历了许多曲折。在南朝梁武帝时期,由西竺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大师从广州西来初地登岸,把佛法传给慧可,代代相传到慧能后,佛教的禅宗得到发扬光大。禅宗大师慧能的基本思想是“明心见性”,认为人们不必抛弃现实生活去进行修炼,因而把当时的贵族佛教改造为普罗大众的佛教。他还大胆地把古印度佛教的仪规、佛理、佛性和修行方式与中国传统的心性说、忠孝忍让伦理道德相糅合,把贵族式的静坐安心的禅法转换为向“运水搬柴”世间俗事去做的世俗化的顿悟法。他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即心是佛,佛性人人皆有”,“直指人心”,“佛在我心,净心自悟,见性成佛”。六祖大师特别指出:“佛在心中,悟时众生是佛,迷时佛是众生。”所以,求佛参禅无时,无处,无在,“吃、住、坐、卧都是禅师,无处不是禅,处处都是禅,修禅,学禅不拘形式,不拘一格,只要你心中念佛,学佛,行佛,你就是佛,心中有佛就能成佛。”


  传佛心印,不传“衣钵”

  据《坛经》记载,五祖在传位给慧能时说“昔日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传,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古之佛传,惟传本体,师今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五祖还说:“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此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从五祖传位给慧能的嘱托中,清楚反映了达摩以前是传佛心印,但达摩初来中国时,很多人不了解,所以要用衣钵作祖位圣物的象征。五祖特别强调慧能今后传位不要再传容易引起争端的信物——“衣钵”。而是要传心,以心传心,心心相印,谁能自悟自解佛法的都为佛。六祖慧能按五祖的旨意,只传心印,不传衣钵,避免了为接法产生不必要的事端,结果使得佛禅光大于世。唐朝慧能至今,只有六祖再没有七祖八祖……。虽然表面上好象祖位失传,但实际上佛法代代相传从不间断,相反佛法兴盛,慧能所弘发的禅学理论,使禅宗“西传”,信徒“东往”,在世界各地发扬光大,东南亚各国、日本、斯里兰卡和北美、欧洲大陆,至今仍有众多信徒。 


  落叶归根身回曹溪 

  六祖一生精深持戒,苦修佛道,法施有间,德惠神州。他对生死,了悟自如。参透未生时,谁是我?已生时,我是谁?人生难得,佛法难求,他深知将要圆满人生,所以在他将要谢世之时,叶落归根四报恩——报父母恩、报师父恩、报国家恩、报众生恩。开元元年(713年)八月初三晚上子时,嘱托一切后事,慧能像平常参禅入定一样安祥圆寂于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岁。


  六祖慧能在故乡圆寂后,韶州、广州两地的官员、僧俗到新兴商讨后事,各方都争迎六祖大师的肉身回去供奉,一时难以定夺。就在争论不下之时,有人提出以焚香的办法,决定大师肉身去向,香烟指处即是大师肉身归地。三方代表就在新兴三坪村的香灯岗焚香祷告,香烟一点,结果香烟直指曹溪方向,于是十一月十三日迁惠能的神龛往韶关南华寺供奉,时过近1300年,六祖肉身法像仍完好地留在世间。为我国最圆满、最珍贵的肉身高僧法体。


  在禅宗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中,六祖慧能大师的应世及《坛经》的重要意义超越了历代禅门祖师。 “何其岭南,有肉身菩萨出世。”六祖大师被称之为第二释迦,所以,六祖所说的妙法我们也尊称为经。历代祖师的开示,称之为经的惟有《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标签: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