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坚定和扎实,今年上半年,由于深化供给侧改革给力、全球经济复苏助力、去年宏观调控延续发力,在“三力”叠加作用下,我国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经济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多项宏观指标趋于改善,经济运行好于预期。
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韧性十足,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特征愈发明显,趋稳的势头不断巩固,发展的态势不断强化。
一、增长稳定性基础更牢
增长势头稳定。一季度GDP增长6.9%,GDP平减指数由上年底的1.2上升到4.8,名义GDP由上年底的8%上升至11.8%,为2012年上半年以来的最高值。二季度可望增长6.8%左右,连续8个季度保持在6.7%—6.9%之间,稳中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国际社会也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IMF最近将我国今年经济增速上调到6.7%。
主要指标改善。消费平稳增长。1-5月份消费增速高于去年同期,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77.2%,高于去年同期12.6个百分点。进出口出现了近几年少有的好形势。1-5月份出口增长14.8%,高于去年同期22.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虽然略有放缓,但结构在改善,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均高于去年同期,着眼于补短板、增后劲的投资明显加快。
市场信心向好。5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分别为51.2、54.5,均处于近几年的高位。企业生产预期和信心不断改善。一季度的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均为2013年第一季度以来最好值。引导资本“脱虚向实”、振兴实体经济政策效果开始显现,企业投资意愿在逐步恢复。最近相关机构对企业调查显示,超过七成企业表示“营收规模显著上升或略有上升”,近七成企业认为“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4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预期指数也都是近几年来的最高值。
经济风险可控。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财政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稳步实施。广义货币(M2)增速总体呈下降趋势,5月末增速降至9.6%,货币政策稳健中性趋于常态。楼市调控从供给需求双侧发力、多措并举,房价得到有效控制,相关风险总体可控。针对个别地区经济下行中的企业债务风险应对及时、措施精准,有效化解了可能产生的“骨牌”风险。
二、“去降补”深入推进
去产能进度快。截至5月底,全国已压减粗钢产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84.8%。截至4月底,全国退出粗钢产能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3.4%,退出煤炭产能完成年度任务的46%。各地排查发现的“地条钢”产能已全部停产。“僵尸企业”处置有序推进,低端无效产能逐步退出市场,工业产能利用率回升。5月份钢铁业PMI为54.8%,较上月回升5.7个百分点,整个钢铁业利润也显著回升。
去库存成效显。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7个月回落,三四线城市加快去库存。5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8.5%,降幅比4月末扩大1.3个百分点。5月份,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70个大中城市中一二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持续回落。“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逐步深入人心,炒房预期已明显降温。
去杠杆推进实。通过兼并重组、市场化债转股、股权融资等措施降低企业杠杆率。微观企业杠杆率持续下降。4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56.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企业经营效益有所改善,资产负债率有所降低。
降成本进展稳。今年以来,国务院打出了降成本“组合拳”,已出台的4批政策减税降费达7180亿元,全年预计为企业减负超过1万亿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目录等收费清单基本实现全覆盖,降成本进一步规范。1-4月,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51元,同比减少0.06元,市场主体获得感继续增强。
补短板方向准。1-5月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44.6%;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5.2%;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3.1%;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4.7%。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领域,社会需求不断改善,内需增长的潜力持续释放。
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内需结构积极变化。消费基础性作用持续增强。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7.2%,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高58.6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发展享受型消费快速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投资持续较快增长,高耗能投资增速继续下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速,工业技改投资增长较快。
产业结构继续改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工业向中高端稳步迈进,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5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3%,装备制造业增长10.3%,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更趋合理,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聚集。
区域协调性有所增强。“三大战略”统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成效,尤其是雄安新区设立进一步增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信心,长江经济带支撑力度加大。辽宁经济增速今年也由负转正,一季度实现2.4%的增长。产业转移升级梯度接替,区域合作纵深发展。
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一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8%,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提升,粉煤灰和冶炼渣利用率都超过70%。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继续上升。高耗能行业生产和投资增长放缓,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降低,1-5月份,高耗能制造业投资下降2%,降幅比去年同期扩大0.5个百分点,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四、发展动能加快积聚
新经济新动能快速成长。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继续加快,1-5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6.5%。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模式不断涌现,工业机器人等新产品、共享单车等新服务快速增长,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引领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新模式不断变革、新领域不断拓展、新产品不断问世、新服务不断升级。新经济新动能不断壮大的同时,部署以试点示范推进《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传统动能在加速转型升级,增速换挡更加平稳。
创新创业发展成效显著。部署新建一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创业创新载体不断涌现,“互联网+”融合效应开始显现。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高,发明专利数量显著增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919成功首飞等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的突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的排名从2016年的第25位上升至第22位,是进入第一集团(前25名)的唯一中等收入国家。市场主体继续“井喷扩容”,4月份全国新登记企业55.6万户,同比增长9.2%,平均每天有1.85万户新企业设立。
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放管服”继续向纵深推进。又取消了一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清理规范一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部署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推进“多证合一”和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设立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确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降低就业创业门槛,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国企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加速推进。3月末,126家省级国资委监管的一级企业集团层面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1—4月,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4.8%,国企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北京顺利召开,130多个国家参加,形成270多项具体成果清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一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6.2%,增速比全部进出口快4.4个百分点;对沿线43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9.5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14.4%,比上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辽宁等第三批自贸区挂牌成立,形成“1+3+7”的自贸试验区梯度发展新格局。在对非理性投资进行引导后,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更趋合理,已由“大规模”向“高水平”转变。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支持重点群体就业,对去产能任务重、待岗职工多的重点困难地区加大就业援助。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强化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推进职业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全覆盖。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都在5%以下。1—5月份城镇新增就业599万人,比上年同期多增22万人,已经完成年初1100万目标的54.4%。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0%,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加快0.5和0.7个百分点,快于GDP增速0.1个百分点。尤其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2%,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57,比上年同期缩小0.02。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把“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要求落实到位,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截至5月底,我国健康扶贫工程已救治260多万贫困患者。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发生率逐步下降,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上半年的好形势,既是结构性调整的结果,也有周期性复苏因素的作用。目前利好因素已经开始减弱,固有的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新动能培育任重道远,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做好下半年的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抓住提升供给体系质量这一主要矛盾,聚焦深化市场化改革这个治本之策,以滴水穿石的韧劲,久久为功、稳中求进,实现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的目标,不断巩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执笔
丁茂战(国家行政学院信息技术部主任)
范凯凯(辽宁省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国家行政学院宏观经济研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