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0 Comments

探讨中国经济出现的“量平价升”现象

发布于:2017-02-21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今天主要探讨一下中国经济出现的“量平价升”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如何去理解呢?自从中国经济的CPI进入“2时代”以来,关于经济出现“滞胀”的言论就时有出现。毕竟,在CPI自从去年10月份增速超过2%以后,工业增加值增速和GDP增速并没有出现回升。准确理解这个逻辑,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2016年的宏观经济,也有益于观察今年的经济运行。


  的确,CPI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上涨,尤其在今年一月份的春节期间,CPI达到2.5%。但是需要注意的是,CPI走高的主要原因不是食品推动,而是来自非食品,这在以往是很难找到先例的。再细究非食品中的推动上涨的因素,可以发现,主要来自服务部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营改增使得第三产业原来低报的交易量,因为税收抵扣的原因被披露出来,导致第三产业(比如交通运输)的产量特别高。对此,数据层面的支撑是,非食品的价格增速是从去年5月份起步的,正与营改增发力的时间吻合。如果将这个因素除去,那么我们将难以观察到所谓的滞涨。


  CF40高级研究员张斌用“量平价升”来解释PPI、CPI上涨而工业增加值增速持平的现象。主要结论是:需求曲线向右偏移,供给曲线斜率向左移动且更加陡峭,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变化使得经济产出不变但价格上升。


  

  张斌认为,2015年中期是上一轮经济短周期的底部,此后广义货币增速、房地产价格和销售增速开始从周期底部回升,接下来是以房屋新开工面积为代表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以及更广义的周期性行业回升。2016年是典型的货币信贷-房地产正反馈机制下的周期性行业上升期。


  但是同时,供给曲线左移并且更加陡峭。供给曲线左移意味着给定价格水平下,企业的供给下降。与这个变化对应的现实背景是以煤炭、钢铁为代表的行业在行政力量下去产能。去产能措施针对的行业有限,不能解释普遍的工业品价格上涨但增加值不涨的局面。


  供给曲线更加陡峭,意味着企业的商品或服务供给数量对价格变化更不敏感,给定价格上涨企业愿意提升的供给下降,或者给定价格下降企业愿意减少的供给下降。供给曲线更加陡峭与行业发展预期和行业内市场格局变化有关。一方面,在历时较长的产能相对过剩背景下,市场对行业未来发展预期不乐观或者不明确,缺少新的行业进入者,新增投资持续下降。另一方面,行业内经历了2010年以来持续的增速下降和残酷的优胜劣汰,大量企业被淘汰,市场留存下来的企业数量下降,效率高规模大的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快速上升。两方面力量加在一起的结果是很多细分行业的市场格局越来越趋于寡头垄断格局且短期产能收缩到了较低水平,这种格局下面临价格上升带来的供给增加很有限,企业没有能力(被淘汰产能和缺少新的投资)或者没有意愿(用盈利修复前期的资产负债表损失,而不是扩张)增加供给。(本文取材自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16年第四季度宏观政策报告论证会。)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标签: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