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4 Comments

实体经济是民生之基也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发布于:2017-01-16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实体经济一直受中央的高度重视,以“创新驱动与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于1月15日在北京举行。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出席论坛并致辞。


  徐匡迪在致辞中指出,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给我国带来的增长“红利”正在慢慢消失。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能在压力之下砥砺前行,取得中高速的发展并达到预期目标,让我们看到了信心。2017年,应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警惕各方风险,着力于创新驱动、打造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中新旧动能的转换,使我国经济跃升至更高水平。


  国际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挑战


  在谈到国际环境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的影响时,徐匡迪指出,刚刚过去的2016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各国政治动荡,恐怖活动猖獗,各国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黑天鹅事件频出,给全球政治、经济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我国的外部和周边环境在2017年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并对经济稳定发展构成四个方面的挑战。”


  对此,徐匡迪指出,第一是外需不足的挑战,一方面挤压我国外贸空间,另一方面对外转移富余产能的努力将更加困难。美国今年已高调提出中国富余产能对世界经济外溢影响的问题,同时不光是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337调查”,还对华为、中兴等高科技公司在美业务进行限制。第二是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加大,外汇储备面临进一步缩水的风险。第三是海外投资的风险升高,在政局不稳或保护主义抬头的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和经营更加困难,如委内瑞拉、阿根廷等。最后是新兴国家如印度、越南、印尼等与我国争夺外资投资项目将会更趋激烈,特别是美国在特朗普当选后,鼓吹美资企业重回美国。“可以说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给我国带来的增长‘红利’正在慢慢消失。”


  虽困难重重仍充满信心


  对于2017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徐匡迪表示,从社会舆论的走势来看,尽管大家都看到存在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有信心、有憧憬和充满期待的。


  徐匡迪指出,这种信心与期待的基础是由于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能在压力之下砥砺前行,取得中高速发展,达到了预期目标;这一年政府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能直面痛点、难点,成为稳定信心、凝聚共识的原动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尽管困难重重,但还是迈出了踏实、坚定的第一步;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并与金融、物流业相融合催生出不少新业态,成了“双创”的沃土,这是2016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压舱石”;“走出去造福世界”“中国方案”融入全球经济发展。


  徐匡迪说,从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顺利组建、一大批重点项目付诸实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此外,2016年也被舆论看作是“中国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年”,在世界经济遭遇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侵袭的背景下,G20峰会在杭州举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正越来越多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响应。


  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警惕各方风险


  徐匡迪指出,党的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新理念,强调要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中央已经确定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并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同时要高度警惕不良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券违约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


  “我之所以一一列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风险是因为上述风险往往带有显性和隐性的互联性。”徐匡迪提醒,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于一夜之间,可谓前车之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告诫我们的“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就是此意。


  同时,徐匡迪指出,资本市场暴露出来的问题可以说成为了去年网络舆论的焦点,从去年年初的“万科宝能股权之争”到春节前A股熔断机制的“夭折”,再到中资企业纷纷去海外炒楼,并购、收购影视、娱乐企业,入股欧洲足球俱乐部等不一而足,无不暴露出资本与实体、虚拟经济与制造业的矛盾。这种期望资本快速增长的“避实就虚”,也隐藏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和隐忧。


  徐匡迪说,中央高度重视如何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因为实体经济是民生之基,是国家安全的保障,也是国家自立的脊梁。为此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资本、税收、金融调控政策。并强调要着力于创新驱动、打造战略性高技术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中新旧动能转换,“只要我们上下同心,坚定不移地干,就一定能够闯过经济转型这道关,打下长远发展的基础,使我国经济跃升到更高水平。”


  

作者: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标签: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