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我国经济稳中求进,动能转化的成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6年度经济数据。《经济日报》邀请相关专家就工业经济运行、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市场变化、物价变化等领域数据作了解读。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逐渐累积,发展质量和效益正在提高,表明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正在增强,下行压力正在逐步缓解。不过,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
工业经济稳中提质
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工业经济缓中趋稳,呈现生产运行平稳、效益明显改善、结构持续优化、动能加快转换的特点
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增速较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5.8%,二、三、四季度均增长6.1%,工业生产增速基本维持在6%左右小幅波动,企稳态势明显。
工业品价格明显回升。2016年1月至8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降幅逐月收窄,9月份由负转正,终止了连续54个月下滑的走势。四季度加速回升,其中,10月份同比上涨1.2%、11月份上涨3.3%、12月份上涨5.5%。全年下降1.4%,降幅较上年大幅收窄3.8个百分点。
产品产量增长面扩大。2016年,在统计的58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一季度增长面为61.3%、上半年为64%、全年为66.9%。传统产业中的表面活性剂、镀层板(带)、海绵钛等,新兴产业中的太阳能电池、光电子器件、工业机器人等细分行业产品产量均保持了较快增长。
出口增速由降转增。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增长0.4%,上年为下降1.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3%、二季度增长0.8%、三季度增长1.3%、四季度增长1.9%,呈现逐季回升走势。
用工需求趋稳回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结果显示:9万多家被调查单位的用工需求上半年保持平稳、下半年回升明显。从四个季度看,用工需求较上季度回升的企业数占被调查单位数的比例分别为10.4%、10.3%、11.6%和13.2%。
2016年1月至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334.1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较1月至10月份加快0.8个百分点,而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2.3%,企业效益较上年明显改善。总体看,企业效益改善主要得益于工业生产和销售增长加快以及工业生产者价格上涨。原煤、钢材、成品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拉动了煤炭、钢铁和石油加工等企业利润快速增长,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提高产生了明显推动作用。成本降低也提升了企业盈利空间,2016年1月至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85%,同比上升0.26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景气回升。2016年,小微工业企业景气指数虽仍处于不景气区间,但呈现逐季低位回升的态势,四季度已回升至近两年的最高点。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速回落。2016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2%,增速较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采矿业由增转降,2016年,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由上年增长2.7%转为下降。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速加快。2016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0.8%,增速分别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3.5和4.8个百分点,较上年分别加快2.7和0.6个百分点。
钢铁、煤炭行业完成了去产能的年度目标任务,行业效益好转,但产能过剩的总格局并未改变。11月末,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库存同比继续下降,延续年初以来的去库存态势;11月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去杠杆取得一定成效。
新增长点对工业生产发挥积极拉动作用。2016年,有万余家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继投产,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0%。
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成长。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5个百分点。电子、汽车已成为拉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主导行业。2016年,电子、汽车行业现价增加值占工业比重分别达到7.5%和6.9%,两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7.9%。符合消费升级发展方向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视、集成电路等生产均保持了较高增速。
总之,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动能持续较快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工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进一步深化,工业经济企稳迹象明显。但也必须看到,工业经济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固有矛盾仍在化解过程中,传统产业仍有不少困难,推进“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仍然艰巨复杂。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中趋稳
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总体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提质的运行特征,充分地反映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的政策效应正在持续释放。但当前投资运行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如新动能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在投资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传统产业由于价格上涨带来的投资回暖是否具有持续性等,这些问题仍需重点关注
受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内市场需求不振、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96501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1月至11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投资增速虽然放缓,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推动下,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已出现企稳态势,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积极因素正在累加。
2016年,第一产业投资始终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完成投资1883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3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中,农业投资增长30.4%,渔业投资增长21.8%。此外,在第一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农村公路建设、电网改造、水利灌溉工程等涉农领域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2016年,工业投资22789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增速比1月至11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回升。从工业内部结构看,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投资均呈较快增长。一是新动能发展力量不断积蓄。2016年,工业高技术产业投资22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2%;二是工业技改投资稳步增长。2016年,工业技改投资92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当年工业技改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1.1%。
2016年,第三产业投资345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8%,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5.4%,比上年提高1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已经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具体来看,一是基础设施投资运行态势良好。2016年,基础设施投资118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9.9%。基础设施行业中,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增长39.9%;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2.9%;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0.4%;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5.1%。二是科教文卫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科教文卫领域全年完成投资29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教育投资增长20.7%,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1.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投资增长17.2%,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6.4%。三是高技术服务业投资蓬勃发展。2016年,高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149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比全部投资高10.2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投资的比重为4.3%。在新经济的带动下,2016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势良好,已成为第三产业投资中新的增长点。四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2016年完成投资102581亿元,比上年增长6.9%;房地产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4.7%,比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升,2016年制造业完成投资187836亿元,比上年增长4.2%,增速比1月至11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从内部结构看,2016年装备制造业投资75468亿元,比上年增长4.4%,对制造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1.9%;与食品、服装、健康等有关的消费品制造业投资53726亿元,增长8.1%。
民间投资增速稳步回升。2016年民间投资365219亿元,比上年增长3.2%。随着企业效益的持续改善以及相关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民间投资增速自9月份起已连续4个月回升,阶段性筑底迹象明显。民间投资中,第一产业比上年增长18.1%,增势平稳;第二产业增长3.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4%;第三产业,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务领域投资增长10.1%。
分地域看,2016年中西部地区完成投资156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增速引领全国,投资比重有所提高。其中,西部地区完成投资154054亿元,增长12.2%,增速比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2016年,东部地区完成投资249665亿元,增长9.1%;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1.9%,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升
2016年我国消费对经济的拉动效应进一步显现,消费品市
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市场结构持续优化,网络零售等新兴业态快
速增长,品质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等亮点频现,城乡市场差距不断缩小
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3万亿元,达到332316.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4%,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比上年回落1个百分点,高于GDP增速2.9个百分点。从季度走势看,增速稳中有升,四个季度增速分别为10.3%、10.2%、10.5%和10.6%。其中,12月份消费品市场增速比11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创年内单月增速新高。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最终消费支出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高于2015年4.9个百分点,高于2014年15.8个百分点。
新兴业态持续快速发展,传统零售业总体回升。网上零售方面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2016年,全国网上零售额515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经过十几年市场培育,网络零售市场成熟度越来越高,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传统零售业态增速总体回升,但内部业态发展有所分化。据测算,2016年,包括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在内的传统零售业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8%,增速比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中的专业店和专卖店增速分别比上年加快4个和3.9个百分点,超市和百货店增速分别比上年回落1.6个和1.4个百分点。
去年与品质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等升级类相关的商品销售亮点纷呈。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比上年增长13.9%,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保持近12%的较快增长。汽车类商品中升级型SUV和环保型新能源汽车保持快速增长。
近年来,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旅游、电影等娱乐休闲体验式消费旺盛。
吃穿用生活必需品稳步增长。2016年,限额以上单位吃穿用类比上年增长10.5%,增速略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日用品类分别增长10.5%和11.4%;部分居住类商品增速增长较快。受房地产销售回暖的拉动,2016年,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比上年增长12.7%和14%,增速保持在12%以上。
乡村市场销售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农村地区交通、物流、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加上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带动乡村市场销售快速增长。2016年,乡村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9%,比城镇快0.5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消费增长较快。伴随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商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市场增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比上年增长11.2%,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
消费品供给稳定增长。2016年,汽车制造、医药制造、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和食品制造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5%、10.8%、10%和8.8%,分别比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9.5、4.8、4和2.8个百分点。同时,全年消费品进口增长11.4%,高于同期全部货物进口增速10.8个百分点。
物价稳定生产回暖
2016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涨幅比上年扩大0.6个百
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4%,降幅比上年收窄3.8个百分点。
从动态看,出现由降转涨。消费价格温和上涨,生产价格由降转涨,反映出经济运行中积极变化累积增多、市场形势稳中向好的新态势
消费价格涨幅缓中趋稳,2015年1.4%的涨幅为近5年最低,2016年价格涨幅略有扩大,但涨势温和。分月看,2016年各月CPI同比涨幅在1.3%-2.3%之间波动;核心CPI(扣除食品和能源CPI)基本稳定,月度同比涨幅在1.6%左右。
多数食品价格保持平稳。2016年食品价格上涨4.6%,影响CPI上涨0.90个百分点。其中,猪肉、鲜菜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0.71个百分点,其他大多数食品市场供需稳定,价格运行平稳。2016年粮价保持基本稳定,为CPI平稳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猪肉价格前高后稳。2016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恢复性上涨,之后逐渐回落趋稳。鲜菜价格起伏相对较大。年初全国大部分地区遭遇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鲜菜市场供应偏紧,致使2月份和3月份价格上涨较多;年末鲜菜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同比涨幅回落至较低水平。
服务性消费活跃,带动服务价格平稳上升。2016年我国服务价格上涨2.2%,影响CPI上涨0.81个百分点。随着消费升级,2016年家政服务、课外教育、养老服务、健身活动、旅游等服务价格分别上涨5.7%、3.7%、2.5%、2.1%和2.0%。部分公共服务领域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改善,价格出现温和上涨,2016年医疗服务、停车费和市内公共交通价格分别上涨3.5%、2.2%和1.9%。
工业消费品价格走势温和。2016年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2%,影响CPI上涨0.08个百分点。2012年以来,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逐年回落。2016年工业消费品市场需求有所回暖,下半年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涨幅逐月扩大。尽管2016年下半年PPI在生产资料价格回暖的带动下显著回升,但生活资料价格长期保持稳定,PPI对CPI的传导相对温和。
2016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等政策作用下,生产和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供需关系逐步改善,工业品价格降幅明显收窄。2016年PPI下降1.4%,比上年收窄3.8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降幅最小的一年。
重点行业价格带动作用突出。2016年四季度,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3.3%,涨幅比三季度扩大17.1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由三季度的持平转为上涨11.0%;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同比由三季度的分别下降1.2%、4.9%、3.1%和1.0%转为分别上涨25.9%、9.6%、3.3%和2.5%。据测算,上述6个行业对四季度PPI上涨的贡献率合计达到94%左右。
价格上涨行业个数逐渐增加。2016年,在上游行业价格上涨的带动下,同比上涨的行业个数从3月份的9个增加到9月份的17个,12月份的32个,价格上涨面向中下游行业有所扩散。12月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器材制造、文教工美体育娱乐用品制造业出厂价格同比由1月份的下降转为分别上涨0.5%、0.7%和3.9%。企业效益明显改善,向好态势逐步稳固。2016年1月至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9.4%,其中,采矿业利润降幅收窄,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
总体来看,2017年PPI存在上涨压力,但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尚未根本解决,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和制约着PPI进一步上涨。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