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决心建立一种新的经济结构,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2016年的主要任务是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推进结构性改革。政府下定决心推动新旧动能的转换,一方面要压缩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要寻找新动能,实现新增长,最终建立一种新的经济结构,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要实现新旧动能的顺利转换,关键就是要找到一种新的产业,本身具有高成长性,同时又能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并且要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匹配和均衡。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研究,在9月8日举办的2016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论坛上,发布了《新连接经济发展研究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连接经济。
回顾历次产业革命可以发现,每次产业革命均由工具和技术的变革所推动,但连接的变革一直在产业革命中起着放大器的作用。进入信息时代以后,连接仍在继续演进,其三大要素包括连接对象、连接介质和连接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和丰富,实现了连接能力的整体提升,从而推动了新连接时代的到来。与传统连接相比,新连接的对象从人人连接拓展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连接,在物理世界中冷冰冰的物体,成为数字世界的参与者,具有了感知能力;连接的内容更加丰富,从文字、声音,到视频和业务流。连接的介质出现了分层,从以前的网络连接分化为包括网络、能力平台和应用平台三层的连接体系。
连接的新一轮结构性升级不断冲击着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物联网、业务平台等新连接逐步成为连接的主流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将切入到生产制造、要素流通等核心环节。互联网研究中心分析总结了十余个行业大量的案例,提出了新连接驱动的新型价值模型。新连接的应用直接深入到了产业内部,在新连接的使能作用下,资源被赋予极高的流动性,传统产业链的资源配置方式被资源使用权的市场化交易所颠覆。资源的液化推动了供应链流程的重组,实现分布式生产范式,从而提高生产的柔性。通过液化的资源和柔性的生产,就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泛在服务。在资源、生产和服务的背后,是新连接促进数据在源源不断地流动,实现了各个环节的协同。
——液化的资源
依据资源流动性的差别,企业的资源分为物理资源和信息资源两类。其中土地、设备等物理资源最难以流动。新连接通过其互联、计量、匹配和信用四种使能作用,帮助物理资源降低交易成本,建立跨组织的市场化交易体系。物理资产的液化催生了共享经济,并正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渗透。新连接还能促进信息资源的流动,满足不断精细化的产业分工带来的高频次、低成本、高效率的数据协作需求,并且基于高带宽网络和高性能计算能够实现的仿真、3D数字建模等专业化知识的协同,从而促进大规模协作。
——柔性的生产
连接技术主要从三个维度推进生产的柔性化转型。首先,在线化、数据化催生通用型资产。柔性生产背后的范围经济来源于企业资产的通用性与可组合性。新连接催生了两种重要的通用型资产,联网设备和数据资产。其次,资源液化催生分布式生产范式。资源的液化改变了其调用流程,原先分布在企业各层级的生产流程单元,经由连接技术封装形成的更加颗粒化的可调用服务单元,实现按需即时调用、具有高度柔性的分布式生产。再次,全生命周期的客户参与。主要体现在利用互联网手段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实时搜集,进而为客户快速提供无需求偏差的优质产品。
——泛在的服务
新连接能够实现无所不在、每时每刻的泛在服务。第一,拓展服务地域。一方面,网络的泛在化和实时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可以通过新的连接方式更便捷、低成本地实时获取,从而覆盖到更多偏远、贫困地区;另一方面,高带宽智能网络、高清视频和虚拟现实等一系列连接应用的发展将逐步实现“远程即对面”,从而更大限度突破空间及物理界限。第二,覆盖低收入群体。新连接降低了企业提供服务的成本,比如实体店成本和IT成本,并且能利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来洞察和量化风险,从而能为低收入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第三,延伸到产品后市场。基于物联网技术,厂商在产品售出后仍能通过智能产品对客户进行实时感知,对产品使用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在客户使用阶段持续提供精准的主动服务。
从新连接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作用可以看出,通过新连接可以优化新供给,释放新需求,从而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在优化新供给方面,可以通过新连接整合全球资源、改造利用落后产能、促进产品和服务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在释放新需求方面,通过新连接能够到达更多地域和收入阶层的用户、促进消费升级、激发投资需求和拓展国际市场。因此,新连接产业完全可以作为推进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优先发展的重点行业。根据互联网研究中心的测算,预计到2020年,新连接产业将达到7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将从2015年的4.6%提升到7.5%。特别是目前新连接已经成为一种生产要素和基础设施,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安装和使用,从而加快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预计新连接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总规模将达到40万亿元。(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互联网研究中心)
来源: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