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0 Comments

智能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新思路

发布于:2017-05-18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智能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新思路,当前,全球正在经历科技和产高度耦合、深度叠加的新一轮变革,以智能为核心的各项技术加速融合创新与聚变发展,使人类社会日益逼近智能变革中的新的临近点。有观点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和智能社会的三期叠加的时代。智能化的数据与信息,将成为与土地、劳动、资本同等重要的核心要素。


  5月16—17日,由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外国专家局指导,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以“智能+时代,智胜未来”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暨智能经济人才峰会在宁波余姚举行。峰会围绕智能经济、机器人发展趋势、前沿技术与研究成果进行了研讨。


  在研讨之余,余姚作为一个传统制造大市,竟一跃成为中国机器人峰会的永久举办地,也颇引人注目。而从余姚由传统制造大市转型发展走向“智造强市”的探索中,不难窥探到当下“智造”城市的经济发展新思路。


  依托政策先行布局


  余姚是传统制造大市,如何转型发展走向“智造强市”?余姚市委市政府把目光聚集在智能经济领域。今年年初,余姚入选首批“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的县级试点示范区。随后,余姚市出台《“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余姚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市实施方案》,亮出“中国制造2025”试点路线图。


  余姚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余姚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和“两区三城”建设,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发展智能经济,着力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切实提升余姚制造业竞争力,推动实现“六大跨越”,力争将余姚打造成为长三角南翼中高端智造基地,成为“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的标杆区县(市)。


  按照《“中国制造2025”余姚行动计划》,未来三年(2017—2019年),余姚市将围绕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三大产业领域,重点推进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光电信息、智能家电、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等五大细分行业,培育一批顺应智能经济发展趋势的智能型产业,带动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未来三年,余姚将以构建智能经济为核心的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组织实施创新驱动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工程、企业培育工程、“三强一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等重点转型升级工程,调动和集聚各方资源,全面提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


  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智能经济发展势头向好,三大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24%、16.5%和14.5%。


  找准智能经济切入点


  新旧动能转换之际,面对人口红利优势减弱、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产业竞争加速等因素,在智能经济这一新形态下,谁能在智能机器人这一先导产业捷足先登,谁就能抢占先机。为此,余姚明确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智能经济的切入点。


  在余姚采访时,记者接触到的专家和企业家均表示,此次中国机器人峰会对余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拉动作用明显。但中国机器人峰会也只是余姚布局机器人产业和智能经济的“冰山一角”。


  余姚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余姚市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一系列规划,并不是一时兴起、随波逐流的跟风,而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延续和深化。余姚是经济强市,制造业基础较好,应用市场广阔,发展机器人产业可谓水到渠成。


  除了中国机器人峰会,余姚还在规划建设机器人小镇。眼下,一个拥有机器人产业制造基地、机器人产业学院、机器人展览交易市场的机器人小镇正拔地而起。目前小镇已落户智能经济项目21个,投资7.2亿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正在进入技术爆发期。


  发挥政府“有为之手”促各要素碰撞发酵


  在余姚,传统企业借助“机器换人”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已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高潮。记者从余姚市经信局了解到,2016年度余姚市以“机器换人”为突破口,组织开展“机器换人”重点专项182项,项目总投资21.06亿元,实现企业核心生产设备工序(工位)减员8411人,产能或人均产值提高3倍以上。


  除却通过“机器换人”减少人员、提升效率外,余姚还力争基于物联网技术,用数据建模、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为产品生产找到一个最合适、成本最低的制造模式。近年来,余姚已涌现出一大批本土的系统集成和服务提供商,服务于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改造。


  不过,不论是发展机器人这一新产业,还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同样急迫。高端人才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走向。


  当前,各地都在寻找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但培育智能经济,打造机器人产业,寻常路径很难起到效果。单就引进人才一条,如果没有政府层面大手笔推动,单凭企业的力量难免捉襟见肘。因而,政府的“有为之手”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到,余姚的地方政府正通过筑巢引凤,吸引海内外各类创新基因集聚,并辅以相应的生态,促进其相互碰撞、发酵,产生“化学反应”。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余姚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8.13亿元,同比增长20.7%;完成规上销售产值337.48亿元,同比增长18.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标签: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