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0 Comments

新常态下哪六大风险需重点防控?

发布于:2017-03-20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新常态下哪六大风险需重点防控?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积极因素与不确定性因素并存,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但是在金融、房地产、债务、外汇市场和经贸投资等领域存在诸多风险点。如何妥善应对这些风险,同时确保稳增长和结构改革稳步推进?


  3月18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经济峰会在京召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风险与应对”分组会由瑞典银瑞达公司董事长雅各布·瓦伦堡主持,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彭博有限合伙企业董事长高逸雅、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董事长何文波、摩根大通国际董事长雅各布·弗兰克尔分别作了演讲发言。


  需关注过度金融化风险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从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负债表来看,无论是经营规模、经营质量、经营利润,还是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这些指标都非常健康、非常优良,没有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基础。但从金融风险来看,应该关注过度金融化的问题。从全国来看,出现了过度金融化的苗头和趋势。


  易会满认为,目前过度金融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金融占GDP的比重快速提升。在经济中的比重,金融业占比是8.3%。而2000年至2005年的比例是4.4%,目前已经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是社会上出现了一哄而上办金融的现象,各类新金融、准金融、类金融遍地开花、五花八门。


  三是部分金融机构存在体内循环、脱实向虚的情况,特别是同业、理财、资管、票据,存在杠杆过高、链条过长、关联过于复杂,造成整个资产负债表畸形。有些中小银行,表外超过表内,同业超过存款,这种资产负债表是非常脆弱的,不仅虚增了银行的利润,而且抬高实体经济的成本。


  四是部分实体企业片面强调产融结合。


  总体看,过度金融化主要是这四种现象:社会上的大办金融、银行的脱实向虚、企业的产融结合、占国民经济比重的进一步扩大。易会满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社会有需求;二是现在存在着所谓的金融创新,处于监管的边缘和空白地带的“监管真空”;三是当前实体经济比较困难,因为市场经济的作用,钱总得找地方去;四是新技术的运用。


  他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金融立法,实质大于形式;二是加强审慎监管和协同监管;三是进一步推动金融转型创新;四是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五是加强消费者教育。


  金融业六大风险值得关注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当前金融业存在六大风险:一是脱实向虚的风险;二是金融业偏离主业的风险;三是公司治理失效的风险;四是激进经营的风险;五是资产负债错配的风险;六是流动性的风险。


  陈文辉解释说,所谓脱实向虚的风险,是指目前中国经济运行面临着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的问题。2016年金融业的净利润与同期全国国有企业大体相当,这个数据说明金融领域资金空转、以钱炒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金融业偏离主业的风险是一个战略层级的风险,对企业、行业都会产生整体上的影响。一些金融机构忘记本源、偏离主业,盲目搞多元化、全牌照,热衷于跑马圈地挣快钱等,这种现象在金融业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司治理失效的风险是操作层面的重大风险。金融机构一张纸就可以换钱,有着很强的公共性和巨大的外部性。激进经营的风险指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不顾风险、片面追求利润,在收益率上盲目攀比。资产负债错配的风险指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上存在一定的错配是正常的,也是利润的来源之一。但从实际来看,一些金融机构通过走通道、加杠杆等方式,大大加剧了资产负债错配程度,人为加大了金融市场短钱长配、长钱短配的风险。最近,有一些做资管产品的搞资金池,隐藏很大的风险。流动性的风险是一个表象,或者是其他风险结果的体现。一些金融机构偏离主业,激进经营,不注重资产负债的合理配置,甚至挪用资金,最后就很有可能导致流动性的风险。


  陈文辉指出,首先,金融创新必须以提高实体经济运行效率为目标,要坚决防止以钱炒钱、自我循环膨胀的现象。其次,要回归本源,专注主业。第三,切实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比如对于大股东担任董事长要有一定的约束,CEO尽量是职业经理人,这样既有利于规范公司治理运作,也有利于培养真正的金融家。第四,坚持持续稳健的经营。


  “要有效防控金融业面临的风险,还有一个总的要求,就是要加强和改进监管。”陈文辉说。


  中国需要透明完善的金融市场


  彭博有限合伙企业董事长高逸雅指出,中国金融领域存在的一些担忧源于近年来信贷的异常迅猛增长。信贷过热且持续时间过长,其风险已经开始超过效益。信贷增速一直高于实体经济增速,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更大的压力。


  高逸雅认为,目前中国多方面的压力正在增加,比如过多信贷投放到低回报的传统经济项目中,而充满活力的新经济公司却未能获得足够的信贷支持以及资产泡沫、资产流动方面的压力等。随着美联储继续收紧货币政策,这种压力可能还会加剧。中国需要更加透明、更加一体化以及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董事长何文波表示,当前经济领域出现风险的根源在于实体经济不振、投资吸引力不强。出现脱实向虚的现象并不是资金缺少进入实体的通道,而是实体经济,特别是传统产业的实体本身缺乏吸引力。


  何文波认为,只有提高实体经济的地位,加快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才能有效化解经济新常态下的风险,推动中国经济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首先,实体经济自身要保持战略定力,回归经营本质;其次,各级政府要切实为企业减负、减税;最后,金融机构要帮助实体企业解决痛点和难点。


  摩根大通国际董事长雅各布·弗兰克尔指出,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除过度金融以外,还有过度法规、过度监管、过度审慎。因噎废食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应进行风险管理,发展一个好的金融体系,既要抓住机遇,也要应对风险。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赵姗


标签: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