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0 Comments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

发布于:2017-02-17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在制度的创新畅通下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作为近年来伴生于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必须正视的关键课题,正越来越多地引起各方的重视。国家发改委近日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下称《意见》)透露,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意见》的各部门年度分工落实计划,督促文件的贯彻落实,同时也在对各部门、地方针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汇总和整理。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此番表态无异于预示着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将在未来形成国家层面的引导,从而全面利好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正如《意见》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突破新态势,正在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诸多新产业、新业态蕴含巨大发展潜力,呈现技术更迭快、业态多元化、产业融合化、组织网络化、发展个性化、要素成果分享化等新特征,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形成。


  《意见》强调,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显然,《意见》意在肩负起破解制约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制度创新和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重任。为此,《意见》提出了具体的任务措施。一是提高政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主动适应新动能加速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加速法规政策标准动态调整。二是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在新兴经济领域贯彻更加包容和鼓励创新的治理理念,构建多方参与的治理体系。三是激发新生产要素流动的活力,进一步完善智力要素集聚流动机制,强化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机制,创新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模式。四是强化支撑保障机制,构建统筹协调的组织支撑、优化金融支持体系、完善统计调查支撑等机制,更好地服务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


  不难发现,一系列任务措施的部署旨在从制度层面消除当前阻碍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障碍,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一方面注重为新动能形成培育良好的制度环境,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也注重通过引导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并强调注重实体经济的发展,比如,《意见》提出,要依托“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实体经济升级,使传统产业在与新动能融合中形成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品和服务价值链,焕发新活力。加快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协同发力,促进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实体经济蓬勃发展。


  显然,通过《意见》的部署,未来我国在促成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上的政策将持续发力,新旧动能转换也将推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实现不断跃升。以有着新旧动能转换明显特征的外贸为例,当前而言,一边是以高新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大幅提升为代表的新动能培育,另一边是传统加工贸易骤然下滑导致的连锁反应,二者间的动能转换与衔接实际上正决定着我国外贸发展能否真正抓住改善当前局势的机遇期。这一点,之于其余存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问题的产业与行业而言,同样适用。


  有必要说明的是,我们必须要在积极大力培育新动能的同时,有效避免传统动能的大幅萎缩,即尽快实现通过新动能带动改造和提升传统动能持续释放动力。而这也正是《意见》试图实现的目标之一,也有待将《意见》内容分化落实,并尽快将可推广的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好经验好做法普及适用。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标签: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