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0 Comments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给出2017经济增长的一个“

发布于:2016-12-16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2012年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速为7.7%、7.7%、7.3%、6.9%、6.7%……,面对这条略微下行的曲线,中国给出明确的信号——处理好破与立、稳与进等对立统一关系。

  12月14日出版的《人民日报》标题为《中国经济新方位》的头版文章开篇就提出:中国在十八大以后就准确判断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正在标注中国经济的新方位。

  正值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这篇文章将首次出现的“新方位”加在新常态之前,显示出其对于理解和判断当前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公开提出“新常态”的概念。那么,新方位“怎么看”?这很可能意味着,在对经济处于新常态达成共识后,接下来要在改革上下更大功夫,这既是稳增长的要求,也是在经历前一阶段经济结构转型之后,宏观层面必须要做的调整。

  定调:稳字当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2017年经济定调,其中备受关注的就是给出经济增长的一个“底”。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认为,这个“底”是在GDP6.4-6.5%上下。他对明年经济情况的判断是:增长压力可能要比2016年更大。

  “什么叫稳?这是我们经常要理解的,是不是经济增长速度完全维持在6.7%、6.8%,或者7%这个速度就是稳?目前我们看到很重要的就是就业,今年就业我们看到全年肯定超过1300万。但是明年的就业需求,劳动力工业面的确也是很大的,现在初步估算是2000万的供应面。所以维持我们登记失业率4.1%左右,实际上明年经济增长速度就需要在6.6%这样的水平。这是政策定位来看,这个目标很明确。”人民大学国发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

  对于2017年经济走势判断的一个重要参考点就是2016年,而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这一年里中国经济遇到的挑战重重:外需对增长拉动力减弱,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乏力,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比较突出,一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和经济结构单一地区矛盾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困难不可低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2017年的经济增速目标可能是6.5%,“三驾马车”的态势是:固投平稳增长、消费回落、进出口低迷。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匡贤明表示,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经明确要求,明年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这透露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信号,那就是稳中求进。

  一位银行人士也对次有着相似的理解。“2016年经济的重点是稳增长,这与此前的经济工作目标的最大不同就是明确稳增长是经济工作的重点,对于明年的经济工作,很可能是在稳增长之下进一步推挤改革,目的是稳定经济提供空间。”这位银行人士说。

  在《中国经济新方位》这篇文章就提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一方面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一方面却要大量进口关键装备、高端产品;一方面消费者对质量高、有信誉保障的消费品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却是国内供给无法满足,导致境外购物热度不减、“需求外溢”。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供给侧发力,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莫尼塔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也认为2017年GDP增速会下降至6.5%,他给出的理由是, “生产”与“投资”之间的背离承压最重,具体来说就是“投资冷”拖累“生产稳”,经济下行压力再度凸显,或许是2017年中国经济难以绕过的一个坎。

  调整:三去一降一补

  2015年12月18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供给侧改革主要涉及到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大、债务高企这三个方面,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就要推行“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2016年的去产能力度不可谓不大。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6号文和7号文,分别确定了“十三五”期间钢铁煤炭去产能的量化目标: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

  国家发改委10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介绍去产能工作进展情况时提到,力争煤炭去产能的全年任务在11月完成。

  但是,就在同一天,发改委将召集22家大型煤企再次召开有关煤炭去产能保供应的会议,主要就是针对目前的煤炭供应缺口问题。按照市场的估算,四季度的煤炭缺口仍然不小,煤价也会继续上涨。

  钢铁和煤炭提前完成,但价格一路飙涨,这是2016年的去产能所遇到的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祝宝良表示,去产能应该继续促进钢铁、煤炭等行业脱困和转型升级,并把去产能工作扩大造船、有色等行业。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邀成员、齐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2017年的挤泡沫不宜过快,要防止去杠杆过程中资金撤离超预期导致的金融风险。

  实际上,相较于2016年,明年经济环境的负责也会更多地体现在金融改革和风险上。

  14日的人民日报文章就提出,尽管企业经营分化加剧,但过剩产能出清加快,新兴业态兴起,市场活力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

  “在坚持清理过剩差能、补短板、降杠杆的同时,也应该在政策调整上做出更多尝试,打破旧有的经济怪圈的同时,要给新的经济增长点留足空间。”上述银行人士说。

  “我们担心的是在债务约束下,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行为到底会不会有所调整,因为目前大家知道风险已经很高了,风险很高的原因是债务很高,债务很高的原因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和非金融性企业债务过高。”刘元春说。

  祝宝良的建议是,金融上加强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前瞻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应对机制,完善房地产、汇市、债市风险处置预案和金融机构退出机制,支持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贷款;而在财政方面则要着力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

  改革:扩大空间

  在经济承受更多压力的同时,改革的脚步也快于以往。人民日报文章将此明确表述为,这是厘清边界的改革:既遵循市场规律,善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又让政府勇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

  实际上,政府和民间也正是于此在做不断的尝试。

  一年来,中央深改组会议节奏提速,截至12月5日共召开11次会议,审议通过改革文件数量达到96个,较往年明显增多。

  2017年的改革空间,在哪里?

  《中国经济新方位》给出的答案是——新方位下的探索,没有先例可循,可能不被理解:处置僵尸企业,一些企业会关门、不少员工会下岗,要不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一些若干年后、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感知其意义的改革,是不是一定要马上就办?愈是不易,愈见担当。今天错过了宝贵的“窗口期”,明天将面临痛苦的“折磨期”。

  在张明看来,“窗口期”遇到的问题还有更多,除了上述被提及的金融风险——债市上更多信用债的违约、商业银行表外违约的加剧以及部分中小银行表内资产质量的恶化之外,宏观政策的调整还是以稳为主。

  张明认为,由于宽松货币政策受到本币贬值压力与资产价格泡沫的掣肘,预计财政政策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财政赤字占GDP比率有望突破3%。

  匡贤明认为,2017年可能是“一带一路”走出去非常关键的一年,鼓励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力度应该会进一步加大。

  而在国企改革方面,祝宝良则建议,提高投资回报率的关键在于推进国企改革,同时要按照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加快兼并重组并实施债转股,企业价值应该以市场公允价值而不是企业的总资产或净资产计算。


来源:经济观察网


标签: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