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0 Comments

深化改革对经济增长有什么影响?

发布于:2016-11-08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深化改革对经济增长有什么影响?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依然保持在6.7%的水平。在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背景下,三季度数据“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包括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在内的一系列指标均出现积极变化,不过经济还面临着不确定性,对此,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经济增长才有望接续新的动力。如果改革措施有力,财政货币政策配合,预计2017年我国GDP有望增长6.5%左右。


  实体经济增长明显回升


  记者:数据显示,我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与一季度、二季度增速持平。您如何看待三季度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黄剑辉:整体看,三季度GDP同比增速符合市场预期,说明今年以来经济增长表现十分平稳。


  二季度以来剔除金融业后的实体经济增长明显回升。由于去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大起大落,导致金融业增加值大幅波动。其中去年一、二季度股市成交量的大幅攀升,以及三季度证金公司出手救市都导致金融业增加值的虚高。为此,我们将GDP中的金融因素剔除后,结果显示去年二季度的GDP增速是一个底部,在没有金融业支撑情况下增速只有6.1%,而今年二季度以来GDP增速已明显回升,二、三季度连续实现了6.8%的增长。


  产业结构有所升级,农业与服务业增速回升。三季度当季,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较二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1%,较二季度放缓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同比增长6.1%,较二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但建筑业同比增长6%,较二季度放缓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同比增长7.6%,较二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好于市场预期。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同比增长5.6%,而去年三季度同比增长了16%,因此剔除金融业后GDP有所回升;房地产同比增长8.8%,与二季度增速持平,仍旧为近年来高点。


  需求结构明显改善,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凸显。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


  一系列指标出现积极变化


  记者:您认为有哪些数据的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黄剑辉:首先,9月份PMI继续保持50%荣枯线以上。9月份统计局制造业PMI维持在50.4%,财新制造业PMI为50.1%,较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自2014年10月以来,两项PMI指数第一次双双高于荣枯线,制造业企业从微观经营看已出现实质性的好转。非制造业方面,9月份国家统计局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7%,较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财新非制造业经营活动指数为52%,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皆高于荣枯线。


  其次,尽管前三季度8.2%的投资增速显著低于上半年9%的增速,但从月度来看,9月份投资增速已出现企稳迹象。9月当月投资同比增长9%,为4月份以来的最高点。其中,9月份民间投资36929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较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且为连续第二个月增速加快,显示民间投资开始出现企稳迹象,主要源于企业利润的复苏增强了投资信心。


  再次,消费名义增速在价格提升带动下小幅上涨,虽然去除价格因素后有所回落,但整个三季度实际消费增速依然好于二季度的平均水平。汽车、食品、家装类消费依旧是增长主力。网上销售也仍保持较高增速。但是,未来消费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推出可能促使楼市降温,将影响家具及建材类消费;另一方面,随着年底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到期以及购买力的提前透支,汽车消费可能难以保持快速增长。


  最后,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回归正增长。7、8、9月份PPI同比增速分别为-1.7%、-0.8%和0.1%,9月份PPI结束了连续54个月同比下跌的局面,环比上涨0.5%。能源类工业品价格明显上涨,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加工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5.4%、4.0%和3.2%。此外,去年9月份较低的基数也是推动PPI增速转正的重要原因。9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上涨0.4%,同比下降0.6%。


  经济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


  记者:您如何判断下一阶段我国的经济形势?我们将面临哪些有利和不利因素?


  黄剑辉:展望第四季度,实体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去产能与去库存工作有所进展,促使有竞争力的产能发展空间得以扩宽,带动价格见底回升,企业盈利预期与投资信心有所提升。但与此同时,随着房地产严厉调控措施的出台,房地产投资增速很难继续回升,对经济构成下行压力。结合两方面看,预计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7%,2016年全年增长6.7%。


  2017年我国经济将再次面临下行压力。从投资看,基建将继续担当重任,十九大完成换届之后,重大工程和基建投资将会加速推进,继续扮演“稳增长”的核心力量,但在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明年再度加快的空间有限。此外,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爆发式发展并未达到“去库存”的初衷,三、四线城市库存未降,一、二线城市库存紧缺现象加剧,并引发资金的“脱实入虚”与资产泡沫,居民部门加杠杆的空间减小,风险上升。预计明年一季度开始房地产投资增速将开始下行。是否能扭转投资下行的关键点在民间投资,当前民间投资稍有起色,但能否接过房地产投资的接力棒仍有待观察。


  从消费来看,今年以来,居民消费的增长点在汽车消费、房地产相关的家具建材类消费两方面。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降温,相关消费可能将受到影响。同时,由于2017年起1.6升排量以下小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可能到期,再经历今年三、四季度汽车提前投资性消费过后,明年汽车消费可能减缓。同时,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低于GDP增速,这不利于长期消费的增长。


  从出口来看,2017年全球经济仍然难有起色。当前全球新科技革命仍未启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导致全球层面的总需求增速放缓;QE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大规模使用导致贫富差距拉大和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总需求不足;货币政策已接近极致,财政政策面临一定掣肘,结构性改革推进难度较大。全球经济形势低迷,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使得2017年我国出口仍将面临巨大压力。


  但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2017年我国经济也将逐步面临一些有利的因素,一是从供给侧看,深化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新经济(爱基,净值,资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有望进一步提升,包括科技创新、互联网+、教育医疗、文化娱乐、养老等领域将维持高增长。二是从需求侧看,二胎政策和新型城镇化政策将逐步发挥稳消费的作用,物价保持稳定,有助于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也将继续升级。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今夏洪涝灾害将催生灾后重建的投资需求,尤其是多年来被忽视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投资。四是人民币加入SDR有助于我国扩大开放,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已累计贬值5%以上,促进部分海外消费转回国内,同时缓解出口企业的成本上升压力。


  继续深化改革才能促进增长


  记者:结合经济形势的变化,您有哪些相关政策方面的建议?


  黄剑辉:首先,建议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全面总结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一年来的成效,引领2017年继续科学推进改革。2017年应着力从供给侧入手,出台基于市场化方向的改革措施,加快破解经济社会领域的结构性问题,以建设强化市场型政府为目标,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转型。第一,建设强化市场型政府。减少对微观主体和创新活动的直接干预,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减少经济发展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塑造权责分明、激励相容的规范化、制度化的政商关系。第二,完善产权保护体系。创新创业不仅会催生大量企业,而且会推动股权债权、土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权益流转,这需要我国建立健全产权保护体系。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已经审议通过《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保护,完善平等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将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第三,有效激发创新创业潜能。创新创业的关键在人,我国需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鼓励创新思维和创业勇气,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促进我国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创新红利转变。


  其次,落实G20共识,促进全球化进程。G20峰会为中国提供了向世界展现自身经济实力与领导力的难得机遇,就财政战略、结构性改革提出精准药方,为低迷的全球经济寻找出路,明确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与当前日益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应积极落实杭州G20会议精神,继续引领这个世界走向深度的全球化,让全球化更加包容、更加可持续、更加普惠。加快我国迈向全面开放型经济体步伐, 在上海、广东、福建、天津等自贸区,重点开放教育、医疗、金融等高端服务业。


  再次,保持货币政策稳健适度。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通过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稳住市场预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并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第一,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适度。当前,我国企业杠杆率处于高位,债务风险不断上升,为防止企业杠杆率继续攀升,加之汇率因素掣肘,预计四季度货币政策不会进一步宽松空间。此次同时,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为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货币政策也不会明显收紧。第二,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变我国经济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的局面,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中小微企业依托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开展融资,扩大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及规模,缩短投融资链条,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第三,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进程。完善利率形成机制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合理定价能力,加强对非理性定价行为的监管,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最后,加大财政政策实施力度。第一,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扩大结构性减税范围,进一步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为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减负添力。第二,加大普惠金融的财政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将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综合运用业务奖励、费用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金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弥补市场失灵。第三,加大去产能政策支持力度。继续支持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加快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解决好人员安置问题;第四,完善鼓励民间投资政策。尊重和维护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打造公平的营商环境,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释放民间投资的新活力。


来源:金融时报


标签: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