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0 Comments

实体经济的发展少不了更多货币的支持

发布于:2016-08-20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说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少不了更多货币的支持。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日前发表一篇文章《价格运行总体平稳,价格改革向纵深迈进》。这篇文章的主要篇幅是总结上半年我国的经济形势的,当然,文章谈的主要是价格,这也是国内城乡居民关心的一个话题。有意思的是,这篇文章对上半年价格走势的评价是,“国内的价格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这是一句我们很熟悉的流行语,只是当“稳中有进”这样的话用于描述价格走势时,其中的“进”不知道是褒义还是贬义。


  引人注目的是,这篇文章谈的虽然是价格问题,但也旁逸一笔,说到了实体经济的资金问题。文章说,“国内尽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大量货币并未进入实体经济,新增融资很大部分用于偿还债务,社会资金主要进入金融属性强的部分商品。”货币大量流向金融属性的部分商品,比如房地产市场,这在今年上半年表现得很突出,直接的结果便是推动一些大城市的房价再度出现了疯狂的上涨。与此同时,由于实体经济缺少资金支持,仍然处境艰难,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仍在低谷区。


  信贷资金未能进入实体经济部门,导致经济运行不够理想,这是一个近年来经常听到的观点。国家发改委提出的这个观点,也是有事实依据的。就在一周前,央行公布的今年7月份金融数据显示,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元,几乎全部是住房部门贷款尤其是个人住房贷款,而住房部门的中长期贷款已增加到4773亿元。由此可见,7月份银行新增贷款几乎全由房地产市场包揽,实体经济部门可以说分文未得。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如果流向房地产市场的货币能够流到实体经济部门,就十分理想了?房价也不会涨起来,实体经济也能出现有效上升,中国的经济形势也就能够好转了。从近期的舆论动向来看,答案确实是这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被作为承担社会责任比较差的一个部门,受到了舆论的差评。


  但是,实体经济部门是不是只要有了足够的信贷支持就能够好转?答案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多个政府部门认为实体经济部门缺少资金,这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必须指出的是,目前一些城市出现的房价暴涨,很多楼盘是由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所推出,特别是近期屡创新高的地王,其背后的推手也少不了国有企业。房地产市场上增加的货币投放,并不是由银行自己投入,其金主主要也是国有企业。这只能说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并不缺钱。笼统地认为实体经济部门缺钱,并不完全符合事实,要求银行加大对它的支持,更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实际上,我国实体经济部门出现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国内外市场发生变化以后,企业转型没有跟上,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我国钢铁、煤炭、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由于既往年头为提升G D P而不断扩大投资,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投资效益低下,有的甚至出现了连年亏损。这类“僵尸企业”,需要的是减少产能,而不是给它们货币支持,让它们维持原有的产能,向它们输送银行信贷,只能延缓它们本已气息奄奄的寿命,而不可能使它们翻身。更重要的是,如果要求银行不计效益向它们输血,甚至可能会使银行承受坏账损失,引发金融危机。


  我国商业银行完成改制以后,已经确立了自负盈亏的原则,要求它们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继续以政府“小金库”的面目出现在市场上,大方地向一些产能过剩、转型迟缓的企业撒钱,不仅会严重损害银行的资产质量,甚至可能会把银行储户拖入危机中。实际上,这种危机并不是不可能出现,发改委这篇文章已经指出了这种危机,“新增融资很大部分用于偿还债务”,说明有相当部分信贷货币即使流进了实体经济部门,也只是银行在无法收回原来的信贷货币以后不得不以发新贷的办法来达到形式上的收回老贷,这样的信贷质量无疑是低下的,甚至是充满危机的。从这一点来说,商业银行在信贷上表现出的“嫌贫爱富”,正是一种经济理性的表现,是对自己,特别是对储户资产负责的体现。


  实体经济的运转,确实需要资金支持,但这对企业来说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企业最为重要的是要让产品有市场,没有市场支持的企业,有再多的资金支持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我们其实没有必要为实体经济部门得不到资金支持而忧心忡忡,实际上真正得不到资金支持的只是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僵尸企业”。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摆在它们面前的“华山一条路”就是积极转型,以“断臂求生”的勇气从原有体制机制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而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银行继续向它们源源不断的输血之上。

来源:南方都市报


标签:                   喜欢: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