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经济 >
0 Comments

怎样提高居民的储蓄倾向

发布于:2015-09-25  |   作者:http://www.zxjsq.net  |   已聚集:人围观
  住房私有化和住房商品化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储蓄倾向,自1979年以来的改革,基本上可以分为儿个阶段:1979-1989年:特征是农村的承包制(后在国营企业巾推行),价格的双轨制改革、经济特区、沿海出口加工区的设立以及财政、计划体制中的放权让利等一系列措施。其中最严重的缺陷在于外贸(外经)体制的国家垄断体制成为国内外打场的隔离墙,对于民营经济的鼓视以及对于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体制均在此期得以确立。
  1992年~1998年:特征是以上海浦东开放、国营企业的大规模改制为标志,事实上,发端于上海浦东的经济发展,可以归结为政府低成本征地、川土地换取资金(批租)、用资全搞建设、建设出政绩、政绩得提升,这样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后在各地政府中得到了大普及。区别仅仅在于洽海城市在竞赛对外资的批租,而内陆城市则比拼所谓的“开发区“招商引资。在这一阶段中,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冲动来自政府系统。国有企业的改革,总体上是以从劳动密集吧企业中逐步转制或干脆退出,而强化原料、能源、交通运输等基础性企业的龚断地位予以完成。即便是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也已通过使原有的“全民所有制”工人失业、待业、下岗、买断工龄、提前退休、退养、协保等措施退出(半退出)就业,而以农民工加以替代。与此并行的就是外资大规模地进人中国沿海地区。可以说,外资的大规模进人是带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原因。据美国竺德公司的研究估计,每进入中国100亿美元的外资(FDI),可使中国的(GDP增长6--16个百分点。
  从宏观上讲,这一阶段中国经济整体增长率的提高,即在于大量土地、资金与劳动力从低增长部门(农业、农村)转移到具有相对高增长车的(主要是沿海地区的)城市及各个开发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劳动成本缺口问题突显出来。因为也正是在这一时段,养老、医疗和教育的改革以强烈的商业化取向发展,在这一时段开始,中国内地各个农村角落的青壮年劳动力,以如此大的规摸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挤人沿海各地的出口加工区及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务工,是人类经济史上空前的历史现象。由于原先在农村已经存在的福利、公益性的初级卫生、普通教育体制的消解,原先农村存在的普迎贫困状况使农村储蓄极少。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农村的人均收人增长己经停滞,因此,增加货币收人成为农民自身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这引起了双重后果,其一是货币边际效用在农村急剧上升。因为原有的基本需求(医疗、教育)在日益成为昂贵的货币开支,还有就是大量新的需求也要耗用货币开支;其二由此使得普遍存在的农村多子女家庭中一般只能供养其中的1个子女(更多的是儿子)去上高中,而其余的子女尽早(至多读完初中,有许多只读完小学)想办法去挣取货币收入。

标签:                   喜欢:收藏